1、主要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WFD-Y2型原子吸收分子光光度计(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 钙、镁空心阴极灯(日本岛津) 1.2 试剂 盐酸:优级纯 硝酸:优级纯 硫酸:优级纯 高氯酸:分析纯 氧化锶:分析纯,配制20%水溶液 氧化铝溶液:1毫克/毫升(用99.99%的铝片配制) 氧化钙标准溶液(甲):1毫克/毫升 配制方法是准确称取经灼烧的氧化镁(高纯)1.000克于250毫升烧杯中,加入1:1盐酸10毫升低温加热溶解,冷却后移至1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氧化镁标准溶液(乙):20微克/毫升 配制方法是,准确吸取氧化镁标准溶液(甲)10毫升于5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实验方法 根据原子吸收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样品的情况,对钙、镁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反复实验,从而确定了钙、镁的最佳测定条件。 准确称取在110℃烘干一小时的粉末样品0.1克置于铂皿中,用水润湿并使试样均匀散开,加入10毫升氢氟酸与0.5毫升高氯酸,在低温电炉上加热分解,蒸发近干,再加10毫升氢氟酸与0.5毫升高氯酸,在低温电炉上加热分解,蒸发近干,再加10毫升氢氟酸继续蒸发至大量冒高氯酸浓烟1~2分钟,冷却后,加4毫升盐酸(比重1.19)和10毫升水,加热使残渣溶解,再补加20毫升水,继续加热至溶解完全清澈透明,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00毫升容量瓶中,加5毫升氯化锶(20%)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用4%盐酸,1%氯化锶的钙、镁标准系列,直接比较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试样中各元素、氧化物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M=C・A・A×10-6/G×100% 式中:M――试样中元素氧化物百分比含量,% C――试样溶液中元素氧化物的浓度,微克/毫升 V――溶液的体积,毫升 A――试样溶液的稀释倍数 G――试样重量,克 2、结果与讨论 2.1 仪器条件的选择 ①灵敏度 在上述条件下测得氧化钙的灵敏度为0.06微克/毫升(1%吸收),浓度为2微克的氧化钙标准溶液通常给出0.15左右的吸光度。测得氧化镁的灵敏度为0.0037微克/毫升(1%吸收),浓度为0.2微克/毫升的标准溶液通常给出0.24左右的吸光度。 ②线性范围 标准系列为每毫升含氧化钙0、1、2、4、6、8、10微克,每毫升含氧化镁0、0.2、0.4、0.6、0.8、1.0微克4%盐酸和1%氧化锶的溶液,在上述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其工作曲线如图1。 由图可看出,氧化钙的工作曲线,其线性范围在1~7微克/毫升;氧化镁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在0.1~0.6微克/毫升。 ③分析线的选择 波长4227、2852是钙、镁最强的吸收线,适宜于(0.1~0.7)%CaO、(0.02~0.06)%MgO含量的样品测定,不需分离,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等特点。对于分析高浓度度的试样,可选择灵敏度低的谱线,以便得到适度的吸光度,改善曲线的线性范围。CaO在20~60微克,MgO在1~20微克范围内选择波长Ca2399、Mg2796的分析线,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测得石灰石和白云石样品中的CaO、MgO的含量见表2。 表2 分析结果比较 试样 | 分 析 方 法 | CaO(%) | MgO(%) | 石灰石 | 原子吸收法 | 55.66 | 0.16 | 化学分析法 | 55.58 | 0.17 | 白云石 | 原子吸收法 | 27.42 | 19.56 | 化学分析法 | 27.54 | 19.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