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法花):陶瓷釉色名。是在琉璃釉制作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品种,琉璃釉用铅作熔剂,法花釉用牙硝作熔剂。创于元代,明中期以后在山西晋南一带盛行,具有特殊装饰效果。制作方法采用彩画中的立粉技术,在陶胎表面,用特制带管的泥浆袋,勾勒成凹线的纹饰轮廓,然后分别以黄、绿、紫釉料,填出第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 法花三彩 是一种用三样不同的彩色釉填涂组合的综合艺术釉,其纹样轮廓是用粘土浆牵制的线条,粘附在坯胎上面,经熔烧成石胎。在轮廓内侧填入法紫,法黄,法白等釉色(或法绿,法黄,法白,),轮廓外面则用法绿(或法紫)乎涂,在氧化焰窑炉中,以1200℃烧成。晶种多为花瓶,坛罐等类,画面则以生物花草为多,这样装饰的瓷器,线条刚劲挺拨,颜色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简练,具有独特的装饰性和民间风味。法花釉是仿佛教中之壁画技法,并由琉璃陶演进到瓷器上的。其中的紫,黄、绿分别为锰,铁,铜所着色。 法翠 又名法绿,是一种葱翠艳丽的透明蓝绿色釉,微流淌,釉面有鱼子碎纹。此釉渊源于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的翡翠釉,清代景德镇仿山东琉璃室的技法,制成法翠瓷。产品多为质地细腻,并刻有花纹的石胎施釉复烧,呈色青翠明亮,映现刻纹清晰可见,非常雅致。品种有各种造型的陈设瓷和美术瓷,是我国出口的大宗色釉瓷器,畅销远洋各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法翠釉是以铜为着色剂,以牙硝为助熔剂的玻璃釉,石胎上釉常用浇釉法,并注重釉层的均匀一致,在氧化焰窑炉中焙烧,成熟温度约1200℃左右。雅厚,莹晶华丽。其釉面蓝绿相间,成麻点纹者叫素炉均多在蓝丝之中有红点者列浑炉均。常用喷釉法将色料施于已素烧过的石胎或白釉瓷器上,底釉概喷“炉均翠’,面釉喷“广翠”者,即素炉均多如果再喷“顶红”者为浑炉均,烧成温度800℃。 “炉均”着色颜料的成分是铜,铁、钴的盐类,失透剂为锡盐,在铅釉中成热。装饰品种多为花瓶,花钵等类陈设瓷。 珐华彩又可写作“珐花”“法华”,是一种低温釉陶瓷,由琉璃演变而来,它们化学成分与琉璃基本相同,只是所用助熔剂不同,琉璃以铅为助熔剂,珐华则用牙硝做助熔剂。珐华器特点珐华创于元代,盛于明代,至清代仍有少量烧制。珐华最早是在山西省南部的蒲州阳城、高平和晋城一代烧制,当时常见器型有花瓶、香炉和动物等。
珐华彩是在琉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特殊装饰效果和民族风格的装饰方法。景德镇在明嘉靖前后仿制珐华器。它的工艺方法是在修好的坯胎上,先刻花纹图案线条,然后用笔醮与坯胎相同的泥浆,在轮廓线上堆成均匀的凸线条,入窑烧成石胎,再按图样要求填成各种色彩的 珐花釉,在900℃-1100℃的窑温中烧成。珐花釉以紫、绿、蓝为主,黄、白色次之。在工艺上有刻花的石胎上喷涂单一的蓝色或绿色的,这种产品习惯上称为“珐翠”或“珐绿”。 珐琅彩 仿铜胎珐琅效果,彩料主要成分是以铅、硼、硅系统的组成为基料,加入适量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绘画在烧好的白瓷上经低温烘烤而成的瓷器。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