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瓷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我国商、周时代。大家一致认为,原始瓷器属于瓷器生产的早期和低级阶段,它和东汉以后的成熟瓷器相比,烧成温度偏低,胎体比较高,釉层薄而且容易剥落,制作工艺比较原始。当我有幸看到这件战国早期极为罕见的原始青瓷双耳罐(见图),它那优美的造型、极为工整的制作技艺、晶莹剔透如玉般的釉面,都勾起我探秘的本能。这件战国原始青瓷,直口、丰肩、腹鼓圆,平底。体型硕大。胎色灰白,釉色青中泛黄,釉面厚薄均匀。肩饰双系,并刻划数组瓦沟纹和阴刻弦纹。瓦沟纹的深度、宽度异常的一致,平行排列,线条刚劲有力,朴素大方。人们除了从它特有的造型和制作工艺特征上解读这件精美绝伦的战国瓷器可能为某贵族墓葬出土外,似乎对其更深的文化内涵难以破解。人们始终难以理解的是,早在战国就会有这样高水准的器物,况其烧成温度和胎体的烧结度并不亚于后来的东汉成熟瓷器。 我们知道,原始瓷器是在选料和制陶的技术十分进步成熟的基础上,才发展起来的。原始瓷和陶器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原始瓷器用瓷石做坯料,其中氧化硅和氧化铝的含量较高,通过高温烧制后,提高了坯体的机械强度,原始瓷胎多数呈灰白色或淡黄色。 (2)原始瓷的烧成温度较高,极大多数已在800℃以上或1000℃以下。胎质松软,发展到战国晚期烧结温度高达1200℃左右,胎壁烧结坚硬,不渗水,品质已接近于近代瓷器。
原始青瓷双耳罐
(3)原始瓷表面施釉,有光泽,透明洁净,便于洗涤。已经开始使用氧化钙作为助熔剂,它能使釉的熔融温度降低,在较低的温度中玻化。釉不仅能使原始瓷器表面光滑,不易污染,而且能为制品增添色彩。 原始瓷釉料中因含有氧化铁,所以釉呈青、青黄和褐色等。从无釉到有釉,是陶瓷工艺中的一项巨大进步,为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工艺模式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