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 手机版 | 导航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longquan celadon

资讯

企业

图库

视频

百科

原创 证书查询

 青瓷饰品

 论坛 博客  微信公众号:青瓷网lqqcw_com

首页

展会

文化

技术

名家

导购

下载 青瓷商城 实验室 微博 更多
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其它

走进大窑

时间:2014-04-17 15:44:31  来源:龙泉青瓷网(老版本)  作者:佚名

龙泉青瓷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吸引着喜爱它的人的眼神。历史长河记载着它成长经历足足有一千六百多年。曾经一度的令人着迷到无可比拟的地步。法兰西这个流着烂漫血统的国度,首先就折服在它的魅力光环下。早几个世纪前一个达官贵人的宴会上,巴黎的市长就用了“雪拉同”这极其美丽的名字予以命名。谁都不曾深切的体会当时这个巴黎市长见到龙泉一件瓷器时那感慨。也因为如此,龙泉青瓷在故乡以外有了一个名字“雪拉同”,而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我们的国人,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感*的民族,都擅长于把自己本民族的最好的东西予以神话,自然的、人为的、这些被神话的东西就赋上了人文的印象,它的传说丰富了,它的历史过程被神话了。越来越感*的故事就铺天盖地的多了起来。当这一切都具备以后,它本身的文化就更加的丰富。这是任何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只要它是属于民族的,只要它是属于人类文明的。 龙泉青瓷始于南朝,兴于北宋,盛于南宋,古代龙泉名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龙泉窑在景德镇窑之前为中国陶瓷工艺博得了世界的声誉。龙泉窑属于越窑系统。南宋、元、明时期,龙泉窑的规模很大,是景德镇未充分发展以前,南方最大的产瓷地。龙泉窑出口数量甚巨,在埃及及日本都有大量残片堆积。龙泉窑在景德镇窑之前为中国陶瓷工艺博得了世界的声誉。龙泉青瓷一直被誉为世界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龙泉青瓷传统有“哥窑”与“弟窑”。哥窑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末代为五大名窑,其产品“胎薄如纸,釉厚如工,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是.胎色灰黑,古雅端庄”;弟窑胎白釉青;以粉青、梅子青为最,豆青次之,清丽淳厚龙泉青瓷历代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并从宋代起远销亚、非、欧三大洲。 现代龙泉青瓷继承了古代产品特色,并有所突破和发展,历年来在各类全国*评比中夺魁,其精品被誉为“国宝”,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所陈列和收藏。1998年10 月13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畔1国陶瓷 ――龙泉窑瓷器》特种邮票,一套四枚。 龙泉青瓷制瓷业十分兴旺,产品远销 60多个国家和地区。珍品哥窑61公分迎宾盘、52公分挂盘被誉为当代国宝。七寸精嵌“哥窑”艺术挂盘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礼品,哥窑紫光盘、紫光瓶等51件珍品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列,送展30多个国际博览会、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提供礼品。被国际各大博物馆收藏。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宋室南迁后,士大夫云集杭州,出现了偏安的表面繁华,为了满足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的需要,龙泉瓷工吸取了历代名窑的优秀传统技艺,烧制出精致优雅的瓷器,把青瓷生产推向一个全盛时期,并且驰誉全球。那时瓯江两岸群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往来如梭。单是目前发现的古窑遗址就有200多处。 1504年,英国威尔海主教送给牛津新学院一件精美的青瓷碗,轰动整个英国。这件精美如玉的瓷器,是传到英国的第一件龙泉青瓷。17世纪欧洲一位萨克森国王是位中国瓷器迷,不惜用一个团的健壮骑兵与普鲁士国王交换几只龙泉青瓷花瓶,一时传为美谈。奥斯曼帝国的君主对龙泉青瓷特别喜爱,还认为青瓷盘可辨别毒物。如今,在土耳其总统的贵宾接待室还挂着几十件龙泉青瓷。古代阿拉伯人把珍贵的龙泉青瓷作为炫耀高雅和富有物品装饰在室内。有的还作为寺院内部和墓标的装饰。东非哥迪和基利菲遗留下的15至16世纪的清真寺废墟里,可以看到按一定比例间隔镶嵌在墙壁上的龙泉青瓷。

龙泉市在行政隶属上属于现在的丽水市管辖。它位于浙江的南部,北于遂昌县、东于云和县、南于庆元县接壤。西南于福建省的蒲城县交界。此处不仅蕴藏丰富的制瓷原料,而且群山环抱,山区和丘陵都盛产丰富的燃料。龙泉地处瓯江的上游,境内沟河交错,水运极为的发达。但是这里地方偏僻,道路崎岖,古代交通不便。开发较迟,直到晋代才开始设立龙渊乡。唐初为了避高祖李渊讳改为龙泉乡。乾元二年,置龙泉县。自从宋元以来,龙泉都隶属于处州府。从唐代开始,各地的瓷窑都用州、府之名命名。因此在一部分文献中称龙泉窑为“处窑”。其青瓷就被称为“处器”。龙泉窑主要分布在龙泉县境内。现在已经发现的窑址已经高达三百六十多处。占全部瓷窑窑址的70%左右。大窑则是整个龙泉窑的中心。大窑村位置在龙泉市南约25公里的琉华山北麓。距离市区有40多公里。大约一个小时的公路、20分钟山路路程,现在居住的村民大约1000多人。琉华山俗称为仙坛,海拔大约1542.7米。峰峦叠障,为世所称。明代的陆容《菽园杂记》中对此地有详细的记载。大窑在明代之前称为“刘田”。大窑的领先地位是其自然地理环境优势所决定的。这也是发展制瓷业的先决条件。大窑这一带瓷窑分布的相当的密集。主要分布带为:高际头、大窑到坳头村沿溪五公里的山坡上。大部分的瓷器生产年代从宋到明代,延续生产数百年的时间。而大窑这里瓷器制作的精美程度大大的超过其他的窑口。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就承载着书写龙泉青瓷历史的重任。光大窑村一地,就已经是遍地的窑址了。其中一处窑址在2005.11.9日,被确定为官窑的遗址。这个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难能可贵的是,发现这个官窑窑址的人竟然是个民间的龙泉青瓷研究者---叶英挺先生。从事了二十多年的龙泉青瓷研究的他,一举成名。经过国内一大批专家学者的考证,这个窑址是官窑已经确定无疑。北京故宫的专家在随后参观了处州青瓷博物馆,更被如此大数量的龙泉青瓷馆藏品折服。大加赞赏。
得知马上就要去大窑了,也就顾不得去休息。几天的会议下来,身体已经到了可以忍受的极限。但是心里这个梦马上就可以实现的时候,信念还是战胜了身体的疲倦。这让我很庆幸自己还有这样的容忍力。在恍惚中上了车。天是阴沉的,而且云层相当的低,气温在二十几度,这在11月份里是相当不正常的。一场大雨将给我们这些虔诚的人------给我们这些满怀着激动与喜悦的人,洗礼!洗礼!。这是上天故意的安排吧!怕我们这些世尘的人带了太多的风尘,会惊醒那些早已经劳累多时的窑工。我们仿佛看到了熊熊窑火边窑工们忙碌的身影。而我们望穿欲眼的是何等的期待。 一路上,阴沉的云还在继续着一中速度,压的越来越低…..。车上几乎没有人说话,或许大家都已经觉得累了。驾驶员的技术让我一路都觉得不舒服。呕吐!再呕吐!大窑啊!你这样一个神圣的精灵在我们还没有进入你心灵的时候,你就这般苦苦的折磨着我们。路边的风景很好,大自然的绿色极度夸张的渲染着无尽的天际,不断的用看不到边际的特有的色彩在迷惑着我们的视线。这个城市是个地级市,这里存在着大量的尚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加上封山育林的效果已经大大的体现出来,所以这里的植被保护相当的好 。据说这里总的树林覆盖率为89%。绵绵不绝八百里的瓯江,养育了这里265万的市民。而1600多年的历史里,这里的人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明与奇迹。自然的也包括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龙泉青瓷。还有原始文明,即后来被定为好川文化的族群文化、一度被蒙上神秘色彩削发如泥的龙泉宝剑等等。沿着这瓯江可以看见好几座特大型的水库,这些都属于梯级开发的规模,而这梯级开发水电的模式一直是联合国有关机构感兴趣在关注的工程。 有山有水,有着足以养眼的美丽风景,这些对于我们早已经见惯了,并没有觉得怎么样的新奇。而这些,我想如果车上有外地的朋友,肯定会让他们一路尖叫到目的地。他们的相机他们的摄影机会一路在运转着不肯停下来。中央电视台几批记者来,留下的都只有说不出的美。央视的方老师更是忍不住挥毫泼墨。浩大的车队里不时的出现刺眼的亮光,现在最累的应该就是大家手中的相机了。 坐在我身边的是个专业的研究员,一个几乎年龄与我相仿的女孩子,但是我真的太困了,都懒的说上话。其实这个原因有点牵强附会,是不想让她过早的介绍大窑的情况而已。她来大窑已经有几次了,但是这次她还是执意一定要去,我想这肯定是大窑的某些东西在深深的吸引着她。几次为我停车,几次下来呕吐。大窑!你真的害苦我了。大窑用它特有的方式继续存在在我们这个世界,它与我们的星球同步,但是与我们人类的文明却并不同行。任何一种文明的产生都晚与人类社会开始的历史。我们也并不清楚这个到现在交通还不怎么发达的偏僻的地方,为什么会有如此惊天动地的历史。或许这也印证了我们中国历代以来一个不老的传说“大凡高深的人或者事都出自深山峡谷”。常常见到小说上的一些绝世高手都隐居于这类山林。

其实古代和现代这两个不同时间跨度词语本来就不和谐。古代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更加的格格不入。车队在缓缓的前进,昏沉中仿佛有人在说快到大窑了。我吃力的睁开眼睛,望着这一片平坦的原野。这是一片充满了勤劳气氛的土地,这是一片希望的热土,这是一片被遗忘而又被人重新拾起记忆的土地。青翠的山色,挺拔的杉木,满山的色彩不就是龙泉青瓷特有的颜色吗?心里不禁这样问自己。开道的警车时不时的拉响着警笛,提醒路人这是车队要大家注意安全。汽车的马达、刺耳的警笛、不时从车里闪出的亮光、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刺激着人的感官。这就是现代文明的缩影。与静静埋在路边那一个数不清的窑址相比,这一切是多么的不和谐。一个造作,一个沉默。一个活现,一个沉没。这也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表现行为上的差别吧!朴实的村民在惊奇的注视着我们缓缓行进的车队。这是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朴实的人们啊!你们可知道你们守着一个惊天的秘密,你们守着一方神圣的热土,你们整日整夜的与文明的精灵相伴。而我们这些所谓带着“文明”来朝拜这里文化的现代人,内心是多么的不平静。我们惭愧与这些灵*的碎片被暴露于这荒野,我们惭愧于我们内心复杂的情绪与不安,我们更加惭愧于无法释怀的感慨。这一切的一切,都真实存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这或许就是历史的遗憾。

 下了车,我们沿着大窑溪拾步而上,我们脚下踩着的就是一条宋朝的古道。到现在这条小路还一直保持着完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日耕夜息都必须要经过的小路。小路的表面已经被磨的很工整,究竟有多少人在这条小路上行走过,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正是这条小路见证了大窑整个青瓷发展的历史。没有人能够不经过它而走进大窑,没有人可以不在它身上留下匆忙的痕迹而离去。包括后来为了圆梦的孜孜追求的人。那些为了官窑醉了心碎了心的人。仿佛间觉得窑工就在我们的身边哼着小曲,象我们打着招呼,挑着沉重的瓷土鱼贯在身边经过。那窑红的脸上不也是一种憨厚的朴实,不也是一种让我们为之惊叹的智慧吗? 翻过一个小小的山坡,在这个山坡的脊背上,我们终于看到了整个大窑遗址的全貌。从这个小山坡下去就是平坦的农田,谁不曾想到的是,在这一块块水田的下面竟然都是破碎的瓷片和古窑址。连那对面的整座山里都是这些。往前不到一百米的左侧,有一幢土式的泥房。墙体的外表裸露着很多的瓷片。当地人在早先年的时候盖房子有这样的习惯,就地取土,用这些土夯实做成墙,然后在长方形的四面墙上横上横梁盖上瓦片就成为屋。而不象现在盖房子用的是砖、钢精和水泥。据说这房子的主人取土的时候挖到的就是一个碎瓷片的堆积坑,旁边就是古窑址。于是这主人就用这些瓷片混合着泥土垒成了墙。结果无意中成就了一个意外----目前在这个保护区中唯一的一幢被称为瓷房的地方。常常也有好事者随手扳下一块瓷片。更有好事者看中一好瓷片索*就把墙体挖了一个洞,害的这房子的主人不敢住在这里。在中国这样的瓷房也是不多见的。在这片地方,你随手都可以在你的身边或者脚下找到或者很容易的挖到宋代以后的碎瓷片。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只能够用吓人这个词语形容。同去的这些专家一到现场一改文静的作风,如狼似虎般的捡开了,草丛里,树林里,灌木丛里,房前房后,地上田间,那情景见了都觉得好笑。
随行的故宫几个专家也在不断的感叹这里的一切。在路上一直说着这里山色极美,记得车停路边小歇的时候,他们对路边农地上种的很多种蔬菜都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现在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怎么可能有这样多”这类话语。当然他们指的多无非就是指这里碎瓷片的量多而已。其实单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只是凤毛麟角的一点。在这个瓷房的正对面那座山,据说整片都是。在当地博物馆馆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个古窑址现场。看着这些泥土的表面,或许你只要你足够的细心,你就不难发现这里有着极强的人为痕迹。也就是说在我们来这里之前,这里曾经被人整理过。盗挖的痕迹是杂乱的,盗挖者根本不会学文明的小偷,往往是挖了就走。这样的话,在现场就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坑以及杂乱无章的各种痕迹。但是在我们眼前的这片只有一百平方米的地面上,泥土是出奇的平整。沟壑清晰,保持着标准的农田模式。而且在有些地方种有番薯,有些地方去看不见这种作物。很难想象一个农民会这样种地。在这地的后面就是一小山坡,整个山坡随处可见的就是碎瓷片和窑具。这些学者和专家发了疯一样到处拣。这些对于他们对于我来的太突然,太出乎意料。这个思想就仿佛有猛的一沉的感觉。呆呆的看着这山坡,呆呆的看着满山遍野到处“拾荒”的人。脑海是一片的空白。这里和其他暴露出来的地方差不多,整个表面破碎的窑具很多。这里的曾经是这样的繁忙啊!这样的情景如果能够恢复,如果上天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真想看看,这是怎么样的宏伟的场面。其实我们就站着那个时代窑工的中间,他们忙碌的顾不上看我们一眼,从我们的身边匆匆走过。而我们面对他们的态度,就只能够用呆若木鸡来形容。因为我们站在公元的2005年,他们走在六百年前或者更加早的时候。这种梦魇一样的历史轮回撼动着现在的人----现在的来这里的每一个人。说不清的是纷扰的历史典故,道不尽的还是辛劳背后的苦难。我们的民族到今天,还在背负着这样的苦难,紧紧萦绕着我们的心间。当我们在国外一些著名的博物馆看到属于我们民族的瑰宝时,我们的心何止一个“揪”字能够表白。 时间永远不会停下脚步,让我们静静的细心的去体会人生的苦短;时间也不会随我们的意志去转移我们人生路边的风景,好让我们静静去欣赏沿途的风景;而时间过去了,也就成为了历史。时间没有去的地方就成为了未来。也就因为这样的心理在做怪,一直对于这里的一切都觉得十分的神圣。山是绿的,水是清的。能够将天地之意、山水青翠之彩、人杰地灵之气毫无疑问的灌输在青瓷之间,这鬼斧神工之作,又怎么能不惊天动地呢?
是因为季节的原因吧!这里满山的蒿草。这些原本绿油油的叶子已经变的枯黄。根据当地大窑村的村长说,这些蒿草有个奇怪的现象。凡是长了蒿草的地方----这蒿草的底下就是一个古窑址。大凡在这些蒿草附近生长的茶叶树,每年采摘的茶叶都特别的香醇,与其他邻近的地方采的茶叶味道决然不同。听他这样一说,我们倒是细细的开始注意观察这些蒿草。这些蒿草长的并不特殊。但是它们长的位置很特殊。几乎都在半山腰上。这和朱伯谦老先生在《龙泉青瓷研究》一书中的一段论述是很符合的,“根据考证,原本的这条大窑溪在当时应该是条河面很宽广的河流,水流相当的大。当时这里制瓷业如此的发达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当时的人充分的利用这有利的运输条件”。根据此段话的意思,这条大窑溪在当时就承担着这里生产的瓷器运输任务。这是大窑通向世界的一个途径。但是现在只要你站在这个地方,看到如此小的河流你很难相信上面说的这个事实。蒿草长在半山腰的位置,恰巧就能够说明当时河流的河床面有多少的宽。因为蒿草是南方特有的一种水边植物。它有喜欢长水边的习惯。但不同与芦苇。这些蒿草沿着大窑溪两边一路的上去,一直到烊岙头村。始终在河流的两边保持着某种姿势和方向。 <p></p><p></p><br/>   我们好奇的在路边的一蒿草堆里翻了几下,就这样随便的用脚划了几下,马上就能够露出窑具和碎瓷片。对于在远一点的地方,我们只能够看看了,因为要跨过南方这些水田太麻烦了。两边的森林覆盖是相当好的。可能以前比现在要好的很多。从远的地方一眼就能够看到很多的,而且是大片的挺拔的树种,这是杉树。一种极好的木材。这也是只有南方有的树种。据说有好几个皇帝试图想这些树种植到北京,都因为适应不了北方的寒冷全死了。这里覆盖住山体的还有成片的毛竹。到处都是。在《龙泉青瓷研究》一书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龙泉青瓷之所以有这样神奇的色彩,是不是和用的燃料有关呢?于是我们对大窑几乎能够当作燃料的植物都进行了采样,样本达到了两百多种。并且和取的窑灰进行了碳14的对比鉴定,结果我们在窑灰中发现存在着大量的二氧化甲。在对这些样本进行对比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在毛竹的叶子和谷壳中也存在这样的化学成分。”龙泉窑工在古代的时候是何等的聪明啊!用毛竹叶子和稻谷壳做燃料,那规模是何等的庞大。现在的人根本就不可去想象这样的事情。朱伯谦老先生他们当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了恢复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不让民族的瑰宝遗失,做足了研究和考古工作。但是很可惜的是,就是在总理去世的时候都没有见到恢复部分技术后烧制出来的龙泉青瓷。这不能不说这是个遗憾。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以上信息来源互联网或本站,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dmin@lqqcw.com我们将核实后删除。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修坯工具——钨钢修坯刀(图文)
龙泉青瓷修坯工具——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