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彩瓷器 据有关专家讲,红绿彩瓷器是一种低温釉上彩绘瓷器,它流行于金元时期,主要在北方地区生产流行。 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因此也常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
红绿彩瓷一般器物上常以白釉为主要底色,以洁白的釉色和大面积的红彩相配合,使人感到十分明快、鲜艳。红绿彩瓷的色彩主色是红、绿、黄三色,但每种彩又有深浅不同的色阶。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用青矾加热、煅烧而成,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彩施于器表之前就已呈现红色,在施彩时就已知道其烧成后的呈色。红彩一般为正红色或称枣红色。绿彩则有翠绿、墨绿、褐绿和浅翠绿等不同呈色,这是在配制彩时控制呈色物质而有意造成的。黄色则有浅黄、明黄和金黄等色。红绿彩瓷常与釉下棕褐彩和黑彩相配合,是宋元时期瓷器装饰艺术中的特点。 红绿彩瓷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其研究历来受到重视。 红绿彩瓷主要有两大类产品,一是日常用品,如碗、盘、杯、瓶、罐、枕等器皿;另一类是各种瓷塑制品,如佛、菩萨、天王、婴儿、侍者等塑像,还有随葬的墓主人夫妇像和日常用的祖宗像等。 火石红斑: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 红釉 红釉的种类很多,除鲜红外,由已浓淡而严变为各种不同的品种。深者有宝石红,朱红、鸡血红、积红、抹红等。抹红带黄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黄的又叫珊瑚釉,此外还有桔红和枣红。淡的一般称粉红,带灰色的叫豇豆红,灰而又暗的叫乳鼠皮;胭脂红也是粉红的一种。粉红中最艳丽的叫作美人醉。 红釉 红釉又称铜红釉,北宋末年景德镇开始烧制,周辉所著《清波杂志》载:“饶州景德镇,陶器所自出,于大观(1107-1110)间尚有窑变,变红为朱砂。那时烧造铜红釉的技术尚未熟练,只能做到紫红如朱砂。”元代红釉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明宣德年间(1426―1435),景德镇制造的铜红釉产品更为精美,到嘉靖以后一度销声匿迹。清康熙年间,景德镇制作铜红釉的技术已达到了十分高超的境地,不仅能仿造历代名窑红釉各类产品,而且还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同治朝后,景德镇色釉生产每况愈下,直至民国时期。 1950年4月,组建了专业生产颜色釉的市建国瓷厂,传统红釉品种全部恢复,还创新了许多新品种。 红结晶釉 是包括大红,朱红,粉红(也称水红)橙红等颜色的结晶釉。此种结晶釉是70年代中广大色釉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创制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前均未大量投入生产。首先,有硅酸锌锰之锰红出现,颜色为粉红色不够鲜艳。其次有铬酸铝之低温大红结晶釉创制成功。文化大革命中新创制之铁红结晶,系以氧化铁,磷酸三钙,氧化镁等结合之硅铁钙镁结晶,特点是不需进行保温,在倒焰窑或煤窑,柴窑,同白釉一样烧成,而且比较氇(LU)定。
虎斑花釉 又称虎毛釉,呈色和纹样十分象老虎身上的斑皮,黄色底釉上显露虎毛状纹样,庄严威武,很适合装饰野生动物,如虎、豹、猫头鹰之类的雕塑瓷。此釉参照了窑变花釉的制作技巧,用不同的底釉加面釉同烧。
创制此釉,参照了窑变花釉的制作技巧,用不同的底釉加面釉同烧。 虎斑釉的底色是铁锰着色的紫金釉,面釉是用锌钛着色的“花釉”。工艺上常用喷釉法先是生坯上施底釉,再在其上涂滴面釉成虎毛状。在1280―1300℃窑温下,以还原气氛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