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车:陶瓷器中圆形器成型的主要工具,古称“陶钩”、又称“辘轳”。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后,随着陶瓷手工业的发展,陶车的构造也逐步完善。完善的陶车由旋轮、轴顶帽、轴、复杆、荡箍组成。族轮为圆形木质,轴顶帽嵌于旋轮背面中心部,覆置在插埋于土中的直轴顶端。荡箍套置于轴下部。复杆安在轴两侧,起平衡、定位作用。制坯时,将胎泥放置于旋轮上面中间,拨动旋轮,使之快速持久转动、然后用手将放置于旋轮中间的胎泥拉成所需要的器形。陶车也用于修坯、装饰等工序。陶车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提高了陶瓷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对提高陶瓷器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轴顶碗:陶车上的一个部件,又称“轴顶帽”。呈八棱矮柱形,底面有一锅底状凹窝,瓷质,凹面施釉,比较光滑、制作规整。江西赣州七里镇窑遗址出土的轴顶碗高5、直径6.2~6.4、凹窝深2.9厘米左右,镶嵌固定在陶车旋轮背面中心部位,凹窝扣在直轴顶端,是使陶车旋转的关键部件。 荡箍:陶车上的一个部件。呈扁矮的圆筒状,瓷质、内侧面施釉,制作规整。江西赣州七里镇窑遗址出土的高2.5~3.4、内径7.6~8.3、外径10.8~11.4厘米,安套在陶车直轴的下部,与直轴两侧的复杆下端相连,是使陶车平稳旋转的重要部件。
|